国岩华北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回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时间 : 2025-08-05   | 最后更新:2025-08-05 作者:国岩华北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我国的宁夏是回族人民聚集的地区,回族人民一直恪守伊斯兰教规,也因而有了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如果你要到回民的住所做客,那么你就要了解一些关于回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以更好地融入到回民的生活中。

  

  回族的传统节日

  

  回族比较盛大的传统节日有:即开斋节、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宰牲节

  

  开斋节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回族的盛大节日。在我国,有的民族称开斋节为肉孜节。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代菲吐尔的意译。按伊斯兰教规定,回历每年分十二个月,单月为三十天,双月为二十九天,每年较公历少十一天,三年相差一月余。因此,按公历计算,伊斯兰教的节日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但回历每年九月为斋月,斋月期间,穆斯林只许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老弱病残、孕妇和小孩可以不用守斋(守斋亦称封斋或把斋),妇女在月经期间也可以不用守斋。在斋月里,按伊斯兰教教义要求,穆斯林要做到静性寡欲,白天戒绝饮食,即使是不守斋的,也要尽力节制自己的食欲,决不允许在公共场所吃喝。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月有时二十九天,有时三十天。经过一个月的封斋,完成了,真主规定的使命,于伊斯兰教教历的十月初开斋,故称开斋节。据伊斯兰教有关经典的记载、伊斯兰教创立的初期,在封斋满月时,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率领穆斯林步行到郊外公共旷野,举行礼拜,穆罕默德沐浴后,身着整洁服装,并散发菲吐尔(开斋)钱,从此以以后,穆斯林便把这一天作为节日,隆重庆祝。目前,世界各国穆斯林都要在开斋节这一天举行礼拜和其他庆祝活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在开斋节的这一天,都要沐浴更衣,聚集在附近的清真寺礼拜,然后开始节日活动。人们身着民族服装、熙熙攘攘。走亲串乡,互相赠送节日礼品。家家户户准备杏仁、杏干、油香、油炸果子、茶、瓜果等食品,有的人家还备有奶茶、五香茶(用茶叶、构札、杏仁、冰糖、杏干泡的茶)招等亲友和客人,男女老少成群结伴游玩,很多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唱歌跳舞。

  

  肉孜节

  

  肉孜节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大节日。肉孜就是封斋;即减食的意思。传说,古时候为了躲避异族统治者的侵犯。人们就躲在深山里,白天不生火,月亮出来以后才开始做饭吃,历代沿袭,成为习俗,每逢肉孜节那天,白天滴水不饮,粒米不沾,要到晚上才吃东西。这样的生活连续一个月,然后才恢复平常的饮食习惯。早在肉孜节到来之前一个月,人们就要粉刷房屋、打扫庭院、理发、洗澡等,不仅要为节日准备吃的,还要忙于赶缝节日的服装,商店里储备了大量的节日货品。节日(五月二十三日)清晨,街上红男绿女,熙熙攘攘。成年男女到清真寺去做礼拜,接着就去扫墓、诵经,全家吃粉汤,然后结伴拜年。解放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觉悟的提高,人们感到白天不吃食物,不利于生产劳动和身体健康,于是,群众便自觉地放弃了白天封斋的习惯。

  

  古尔邦节

  

  即宰牲节,在回历十二月十日。节日当天不吃早点,到清真寺做过礼拜之后宰牛献牲。献牲的牛羊,要体态端正,无缺损,宰后的牲畜按传统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济贫,一份送亲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阿述拉节西北部回族节日,实时要选用当地的五谷杂粮,掺上牛羊杂碎煮熟食用,节日期间宴请客人必备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鸡肉做成的各种菜肴。

  

  回族的祖先信奉真主安拉,每年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宰杀一定数量的牲畜(牛羊等),分送给周围的人,以表达对真主安拉的诚心信仰。可是当时穷人哪有牲畜可宰,只有牧主们才有大批牲畜。有个虔诚信徒叫伊布拉欣,家贫如洗,哪谈得上宰杀牛羊。他年纪很大了,跟前连个儿女也没有。有一次,一个牧主当众耻笑他。当天夜里,他就沐浴更衣,向安拉许愿说:慈悲的真主啊!我是你的虔诚信徒与传道人,可是家境贫穷,没有牛羊可供宰杀,别人就轻视我,耻笑我,如果你让我生个儿子,我就把儿子宰了,分送给别人,以见我的诚心。伊布拉欣许愿后不久,他的妻子果然怀了孕,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小男孩。取名叫伊斯玛尔乃。由于是头胎孩子,心里乐滋滋的,时间久了,把向真主许愿的事抛在脑后了。他的儿子一年年长大了,到了十二岁时,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格外逗人爱。伊布拉欣把他看作掌上明珠,有一天晚上,他在梦中好象有人对他说:你许愿宰儿子,现在你儿子都十二岁了,干吗还不宰?伊布拉欣惊醒后,许久才入睡,谁知入睡后又做了同样的梦,一连做了三次,伊布拉欣再也睡不着了。他想想心爱的儿子,又想起过去许下的诺言,好象真主安拉就站在他面前,不知怎么办才好,最后他下了决心,要把儿子杀掉,以表示自己对安拉的诚心。刚好,第二天正是回历十二月十二日,伊布拉欣叫儿子穿上新衣,到爱夫卡尼山去游玩,并叫儿子不要让他母亲知道。父子二人到了山上,伊布拉欣就把他在真主面前许愿的经过原原本本的讲给儿子听,儿子听后,就恭恭敬敬地给父亲叩了个头,然后说:父亲,我顺从您的话,把我的手绑上,把你的衣服拦住,不要叫我的血溅到您的身上,免得回家让母亲看了伤心。伊布拉欣流着泪把儿子绑了后,就用随身带去的钢刀向儿子的脖子砍去。可是,钢刀一碰到脖子,刀刃就卷了。伊布拉欣无可奈何地把刀扔到一块巨石上,巨石一下被劈成了两半。这时,儿子流着泪对父亲说:您为啥不杀我了?是您心痛了妈?怕我不顺服您?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用毛巾把您眼睛蒙上。把我解开,我站在你面前表示我也是顺服的。伊布拉欣听后,流着泪把儿子解开,又把钢刀磨利,把自己眼睛蒙住,向儿子脖子砍去。可是当刀落到儿子脖子后,刀刃又卷了。一而再,再而三,都未把儿子杀死。正在这时,伊布拉欣的跟前忽然出现两只绵羊,似乎还听到有人在说:,你不要再杀你的儿子了,我们已看到了你的诚心,你杀掉你面前的两只绵羊,就算是杀了你的儿子。伊布拉欣心想,这是真主安拉的指示,于是就虔诚地对空叩拜,然后就把那两只绵羊杀了。此后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宰牲节(又叫忠孝节)。

  

回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每年过宰牲节时,凡牲畜超过一定数量的人家,都要宰杀一些牛羊。凡宰杀的牛羊,都必须有个规矩;绵羊要一百八十一天的,牛要两年零一天的。宰杀的肉,自家可食用四分之一,其余的送给最穷的人。

  

  圣纪节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冒路德节,为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之一。相传穆罕默德(约570一632年)诞辰和逝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穆斯林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圣人(创始人)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在他诞辰和逝世的这天举行集会。以后,逐渐演烃为伊斯兰教的节日。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凈身后,炸油香、子,然后到清真寺听阿訇讲经、赞圣,讲述穆圣的嘉言懿行和功绩。之后,穆斯林在清真寺内聚餐。回族穆斯林举行圣纪的日子并不统一,一般在3月12日穆圣的诞生和逝世日,也可以在3月内任何一天。

  

  族的传统节日具有全民性、稳定性、纪念性等特点。如回族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无论信教不信教,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大人还是小孩都过自己的节日。如开斋节,虽然现在有许多年轻人不封斋,但照样过开斋节,而且过这两个节日规模都很大,聚礼时有的地方多达几万人,它已深深地扎根于广大的回族群众当中。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些回族的风俗习惯:

  

  回族的风俗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客人来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有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丧葬食俗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区别。有的地方办丧事三天不动烟火,由附近的亲戚邻居送食,禁止请客,三天后方进行纪念活动。婚俗结婚筵席一般都要812道菜,忌讳单数,象征新婚夫妇永远成双成对。甘肃地区的新婚夫妇生头胎,男方要携带礼物去女方父母家及至亲家报信,10天内岳母要携红糖、米等营养品和小孩穿的衣物来看小月子。男方家要设宴款待来客。

回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回族男女都喜好穿青坎肩。特别是回族男的在白衬衫上套一件青坎肩,对比强烈,清新悦目,显得为文雅庄重。到了严冬,穿了棉坎肩或皮坎肩,再穿上罩衣,舒适方便,保暖而不显臃肿。高寒地区的回族还喜欢穿二毛皮衣、胎皮衣和老羊皮大衣。回族妇女的衣着打扮也很讲究。一般都头戴白色圆撮口帽,搭盖头。戴盖头的习俗,源于阿拉伯国家,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在阿拉伯地区,原来风沙很大,水源缺乏,人们平时难以及时沐浴净身。为了防风沙,讲卫生,妇女们自己缝制了能遮面护发的头巾。

  

  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回族妇女戴盖头的习俗。盖头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嵌金边,上绣素雅花草图案;已婚妇女戴黑色的,只披到肩头;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披到背心处。回族妇女一般都穿大襟衣服。少女和媳妇很喜欢在衣服上嵌线、镶色、滚边、绣花,而且喜欢佩戴金银手镯、耳环、戒指,有的还点额,染指甲。看上去清新、秀丽、俊美。近年来,城市的回族,特别是青年人,也和汉族一样,有不少人已喜着新潮时装,讲求款式新颖别致,色彩艳丽多姿。

上篇春节民俗礼仪,你知道多少呢? 歆梓百科:名字含义、出处及知名人物介绍下篇

最新文章

2025年08月
05
农历 闰六月十二
乙巳年【蛇年】
癸未月 丙午日

最新更新

申辰相拱女命 八字申辰相拱

厨房蕞不宜的五大方位解说

餐馆名吉凶测试

小满节气具体时间 小满节气有哪些民俗

八字无官杀晚年走官杀运如何化解

月老催姻缘好吗 月老催姻缘咒语?

紫薇斗数吧6

门厅过道装修与风水有什么讲究

阴历五月十三 五月十三是哪个节日

民间算命

指纹算命

手相查询

痣相图解

生男生女

眼皮跳测吉凶

喷嚏预测

配对
配对
配对
配对
查询
生日密码